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赛事 > 正文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说起英国的摩托车企业,我们现在脱口而出的似乎就只有凯旋了。

可要论英国摩托车的悠久传统,史上BSA、诺顿、凯旋可谓是三足鼎立。

现如今凯旋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国内都是顺风顺水,近来每款上市的新车感觉都是爆款,比如牛逼哄哄的火箭III、Tiger 900、大小青蛙、T120等等。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诺顿虽然目前在国内能见度还不算高,可是还是推出了Commando系列车型,比如961SF等。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最让人遗憾的就是BSA了,这个曾经一度贵为世界第一的老牌摩托车品牌,自从被我之前无数次提前的日系浪潮席卷之后就再也没翻过身来。

BSA全称是Birmingham Small Arms Company,也就是伯明翰轻武器公司。

各位可能会很好奇,我们看到的BSA摩托车上啥地方也没有三枪图案,那为什么很多地方一提起BSA就说叫“三枪”呢?

其实说来,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还得从威廉三世说起。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在当年,威廉三世担心他的军队装备落伍,但是其所需的武器又不得不从荷兰采购。1692年,英国的军械部门与5名伯明翰的工人签订协议,开始自行生产枪支。

所以说,最早期的BSA的Logo主要就是由三把步枪并排靠在一起的。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在此后的150多年里,英国不断增加军械工人的数量,以增强军火的生产能力。

1853年,克里米亚战争爆发,随后14名军械工人组建了伯明翰轻武器同业工会(The Birmingham Small Arms Trade Association),负责向英国政府提供武器。所以一般来说,我们都默认BSA正式成立的年代是1853年。

由于英国军方对枪械的需求量持续增加,1861年6月,伯明翰轻武器同业工会的14个军械工人就创建了伯明翰轻武器公司(BSA)。

沉睡的英伦传奇-聊聊BSA的故事

两年后,公司的第一间厂房在伯明翰市郊的小希斯(Small Heath)竣工。

公司创建伊始主要是生产和销售轻武器。不过由于武器贸易额的下降,BSA决定扩展其业务范围。

19世纪70年代,他们设计生产出了一台特殊的两轮车Otto Dicycle,它的两个轮子不是像现在摩托车一样双轮是前后排列,而是左右平行排列的。

19世纪80年代,BSA开始生产和销售自行车;1903年,BSA推出了发动机排量为233cc的实验型摩托车,公司正式转型为摩托车制造商。

1909年,BSA终于开始正式对外生产和销售摩托车,它的第一款车采用皮带传动,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2.6千瓦的单缸发动机。当时售价为50英镑。

1919年。BSA推出了一款采用50度夹角V-Twin引擎的Model E,排量为770cc.,采用SV(侧置气门设计)。

在当年该款车采用了机械式油泵、七片式离合器、三速变速箱、新款Cantilever前叉以及脚启动等配置,当年售价为130英镑。

这是它在战争期间生产的一系列V型双缸车的第一种。虽然设计平凡采用磁电机点火,但可靠耐用,因此BSA风光地驰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疆土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BSA重归老本行,每周为军队提供接近1万支步枪,刘易斯机枪则生产了总共14.5万挺,此外还有燃烧弹、炮弹等,军火业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。

当然战争离不开交通工具,BSA在此时也给军方提供了众多的军用摩托车、汽车以及折叠自行车。

1927年时,BSA推出了一款极为创新的车型S31 Sloper,该车采用了前倾式车架设计,搭配前倾的单缸引擎配置,而当年多数车型均采用的垂直单缸或者直立式V缸的设计的车型。

Sloper车型率先采用了马鞍式座垫,用更为倾斜后车架设计,来降低骑士的乘坐位置与重心。

这样的发动机架设方式与车架设计,加之创新的鱼尾式排气在后来也一直被广泛地应用在其他的车型上,包括目前的英国凯旋。

1938年,BSA金星推出。它有装配了一部排量为496cc的发动机,电子合金齿轮箱。BSA金星是1938年-1963年生产350CC和500CC单缸四冲程摩托车,曾跻身20世纪50年代速度最快的量产车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理所当然BSA成为了纳粹的重点攻击对象,德国空军的空袭让其工厂遭受了严重破坏。

据统计,BSA二战期间大约为英国军方提供了超过100万支李-恩菲尔德步枪、50万挺布朗宁机枪以及12.6万辆M20军用摩托车。

战后,基于同样的市场需求,两轮交通工具成为消费主流,BSA的业务蒸蒸日上,公司也升级成为集团公司,推出的产品涵盖了金属工具、通用工程、枪械生产、汽车,当然还有摩托车。

1951年,BSA迎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。看过我凯旋历史故事的朋友一定知道,这一年凯旋被BSA兼并了。同时BSA还收购了阳光、新哈德森等公司,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厂家。

没错,就跟我们现在的本田一样。但是,此时新兴的日本摩托车厂家和欧洲豪强开始动摇BSA的老大地位。

BSA摩托车深受英国政府部门的欢迎。

比如Bantam系列车型就得到了英国邮政部门的青睐。

Bantam系列是BSA公司与1948年到1971年间生产的二冲程摩托车,卖了二十多年,累计销量高达25万辆。

最早的Bantam设计灵感来自于之前我曾多次提到的DKW旗下的RT125车型。整个车系的第一台车叫做BSA D1,排量为125cc。

随后BD1、D3、D5、D7、D10、D14/4、D175/B175、D175等车型相继问世。

虽然Bantam车系的车架形式各有不同,但是却都使用了二冲程单缸发动机。这台发动机采用了动力和传动系统一体的设计。

同时,气缸采用铸铁材料,汽缸头则使用了合金材料。变速箱最早是三挡,后来进化成了四挡。车系最高车速也来到了130公里每小时。

值得一提的是,Bantam车系还造出过Bushman(丛林人)的越野车。

三轮摩托车则受到AA巡逻兵汽车协会的欢迎。BSA的AA(M20 & M21)产于1955-1961年间,装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,排量为591cc;最大马力15匹。

由于车辆在当时算得上是稳定可靠,销售网点多,零配件也不贵,所以同样也深受一些入门级需求的用户喜爱。

当时BSA骄傲地宣称:“平均四台摩托车,就有一台是我们BSA!”。听听,比本田口气还要大哦~

在市售车辆销售一路顺风顺水的同时,在赛场上BSA也不甘人后。

以英国的初级俱乐部成员赛事为例,上世纪50年代,BSA已经成为了主力赛车车型;1956年更是夸张,整个比赛参赛车辆共有55辆,其中竟然BSA的摩托车就多达53辆!

同时,为了在美国打响品牌影响力,1954年BSA组队参加了Daytona200赛事,参赛车型包括了单缸的“金星”和双缸的“流星”。这次比赛BSA简直是出够了风头,一举囊括了前五和第八名,优势之大可见一斑。

SA不仅在公路赛事中一览众山小,在越野摩托车领域同样是战绩不俗。杰夫·史密斯曾经驾驶B40摩托车连续夺得了1964年、1965年FIM 500cc越野摩托车世界锦标赛冠军。

我们再来说一台最近市售排量最大的车-凯旋火箭III。

1965年,BSA推出了最早的火箭三缸P1原型车。第二年,BSA推出了火箭三缸P2原型车。

别看表面上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,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初起,世界摩托车市场的发展就在发生变化,比如小排量挡车逐渐被踏板车取代,超级摩托车的发动机排量已经扩展到了公升级别,攀爬车型也逐渐被二冲程摩托车一统江湖。

日系四大车厂、捷克佳娃、瑞典胡思瓦纳等强敌正在不断侵蚀着BSA的市场份额。

为了增强其摩托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BSA在1968年作出了大改。他们对其单缸和双缸产品作出了造型重塑,比如增加了当时时髦的转向灯,将A65分成了出口版和国内版等。1969年,BSA推出了全新的“火箭三缸”。

BSA的工程师们想办法让这台排量为750cc的三缸发动机释放出更强的力量,这台车极速可达到230公里每小时。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火箭是最好的公路运动摩托车。

可以说生不逢时,各位看到这个时间点一定能想到一台我无数次提及过的神车:本田CB750K。全新火箭三缸仅仅上市不到一个月,CB750K就来了。

接下来的一切我就不再赘述了。在正式生产的七年时间里,BSA的火箭三缸和凯旋的三叉戟合计生产了27480辆。

对了,说到这里,目前我们国内小伙伴们最熟悉的凯旋火箭III的初代车型就是这台BSA火箭三缸,当时名为“凯旋三叉戟”。

这台并列三缸发动机车型投产后所有的发动机都在BSA的小希思工厂生产,但是凯旋“三叉戟”在考文垂的梅里登工厂装配,而BSA“火箭三缸”继续在小希思工厂装配。

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动机和车架。

“火箭三缸”采用的是BSA A65车型的双管摇篮式车架,因此并列三缸发动机是略微向前倾斜地安装在车架内,从而将更多的质量分配给前轮;

“三叉戟”采用的是凯旋Bonneville车型的单下管车架,汽缸安装得垂直端正。至于其他方面的区别,则主要是在喷涂风格和细节设置上有所不同。

只不过,现款凯旋火箭III车型从变态的排量这一维度上看,我们基本都认为这个2K多cc排量和这个外观的车的第一代车是2004年推出的这一款。

这台并列三缸发动机具有强大的潜力,甚至获得了很多专业赛车手的青睐。

1971年Daytona 200比赛上,这台来自并列三缸发动机大放异彩,雄霸了前三甲:冠军、季军是驾驶BSA“火箭三缸”的迪克曼和唐·艾默德,亚军是驾驶凯旋“三叉戟”的吉恩·罗梅罗。

约翰·库珀则驾驶“火箭三缸”竞逐GP500,在1971年赛季马洛里公园赛道上战胜了驾驶 MV奥古斯塔的阿戈斯蒂尼!

很可惜,跟赛场上一路披荆斩棘相比,在市场营销环节,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真正趋势,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,BSA连续打出的一系列牌并没有取得充分的市场认可。

举步维艰中,1971年BSA对其摩托车部门进行了重组,小希斯工厂负责装配摩托车,同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工作。

但是似乎已经为时已晚,1972年BSA被大名鼎鼎的锰铜集团收购,与英国另一家老牌摩托车厂诺顿一并组建了PVT (诺顿-维利尔斯-凯旋)公司。

但是,这一做法的初衷是同时拯救三家企业,但是由于牵扯到大量的工人裁员和生产基地合并,此举遭到了几个车厂工人们的一致抵制。

凯旋的工人们拒绝到BSA小希斯工厂工作,他们占领了凯旋工厂组成了工人合作联盟。

这场长达2年的闹剧搞得两败俱伤,最终7000余名员工失业,诺顿的伍尔夫兰普顿工厂和BSA的小希斯工厂都被迫关闭。工人合作联盟后来又闹了4年,但是还是同样摆脱不了倒闭的命运。

几年之后,博迪·古德曼(Bertie·Goodman)和威廉·柯洪(William·Colquhoun)发起了管理层收购,以图使BSA品牌能够继续生产微型摩托车。

1986年,由于考文垂市中心爆发冲突,BSA就将基地迁至格劳斯特郡的布洛克利。

1991年,BSA与迈克·杰克逊拥有的安多福·诺顿国际有限公司合并,组成了新的BSA集团。BSA从诺顿发动机公司购买了诺顿零配件生产业务,此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。

1994年12月,BSA又被新的BSA Regal集团接管。1995年起,BSA又搬到南安普顿,并于1996年开始生产50cc的小型摩托车。

随后,BSA又限量生产了排量为400cc的复古摩托车,主要销往日本。

1999年,BSA手工生产了排量为500cc的Gold SR,主要用于收藏。可惜的是,由于Gold SR并没有达到预期销量,无奈2003年停产了。

各位很容易看出,什么叫做叫好不叫座,一款车一上市谁都说好根本没用,最后刷卡的时候才是见真章的时刻。

新研发的Tempest原型车尽管得到普遍好评,可惜一直就没能上市投产。

2007年,诺顿发动机公司的新老板乔·赛福特竞拍成功,获得了BSA欧洲商标权的回归。

2016年年末,印度汽车巨人马恒达公司以340万英镑的价格,获得BSA品牌100%所有权。并计划在两年内推出全新车型面市。

可惜,三哥出马….例举个数据吧:2019财年,马恒达旗下所有的摩托车销量仅为4004辆。2021年春节都过了,至今为止BSA仍然没有任何音讯,慢慢等待吧。

END

已收到(0)位骑士礼仪